秋冬时节,大自然阴盛阳衰,草木枯萎、昆虫蛰伏、万物开始封藏,人体阳气也“闭藏”于内。中医讲究顺时养生,秋冬养生就是顾护人体阳气,适当进补。

此时服用补药,其营养物质更易于吸收蕴蓄,从而发挥更好的功效。一方面可滋养气血津液,另一方面,又能抵御严寒,使得来年开春不生病或少生病。关于秋冬进补,民间还流传着“秋冬进补,来春打虎”这样的谚语,而秋冬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
什么是膏方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或病情,经中医师辨证处方,选用道地药材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膏方被广泛地使用于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及各类人群体质的调补与预防养生。
膏方进补是冬季药补的最佳选择,适合中老年人、儿童、产后妈妈、亚健康\慢性病患者、手术后的重症恢复患者等各种人群。如反复感冒、抵抗力差、易出汗、不思饮食、睡眠不好、更年期的不适症、成人肠胃不好、长期腹泻、发育迟缓的孩子都适合服用膏方。由经验丰富的大夫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开出专属膏方,效果最佳。
膏方的起源是什么
膏方早在秦汉时期起源,兴盛于明清时期,当时广泛使用的有茯苓膏、龟鹿二仙膏、两仪膏、白术膏、人参膏等。我国民间有冬令进补膏方的传统习惯,也因此许多人认为“膏方是很补的”。其实膏方主要适合慢病康复、年老多病、年幼体弱以及养生健体这四大类人群,膏方以治病为主,但也兼备滋补的功效。不管是用来治病,还是用来进“补”,每剂膏方都应该是中医专家针对每个人的症状和自身情况而专门拟定的,所谓一人一方更符合个性化治疗要求。
因此膏方的疗效,首先是要由好的中医师来运用丰富的临证经验来作保证。膏方不同于普遍的中药汤剂,其组方独特,用药法度也应遵循“多滋补少散利;补益勿温燥;重视胶类功效;勿忘辅料作用;备用‘开路药’”这五大要领,需更多地运用中医思维。例如,针对以名方加减制作的成膏,医者临证尤其要多思辨,模拟原方匹配,重视药物剂量,加减需谨慎。通常男性膏方多以“益气温阳补脾肾”为法,女性膏方多以“补血养心滋肝肾”为主,老年人膏方多以“气血阴阳调五脏”为宜,小儿膏方则以“益气固表和脾胃”为度。
真氣堂膏药熬制
膏方的制作方法属于传统加工工艺,主要有八个步骤:选材→浸药→煎煮→沉淀→浓缩→化膏→过滤→收膏
简单来说,前三步骤跟我们日常煎煮中药的做法相近,但加水量、浸泡和煎煮时间不同,然后将煲好的药液经过静置、滤过,再用大火加温蒸发,搅拌浓缩至药汁越来越稠。在上述浓缩的药汁中加入处方规定的糖和胶类(事先加热炼制或烊化),同时适当调节火候,充分搅拌,以免粘底起焦,在收膏结束前按照处方兑入细料药粉(如三七粉、人参粉等),边加边搅拌,混合均匀后,直至成膏。
传统的膏方积累了前人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加工经验,制作比较复杂,有特定的程序和严格的操作过程。膏方制备人员要求具有一定加工制作膏方经验的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也有明确的要求。
膏方的适宜人群
1、中老年人、体弱多病的儿童——用以防病强身、延年益寿; 2、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炎、贫血、慢性肾炎等)——在疾病的稳定期用以增强体质、巩固疗效;
3、康复患者,如手术后、大病重病后、产后等——用以补益气血,加快恢复; 4、亚健康状态,即无显著慢性疾病,但是易感冒、易疲惫、睡眠差、精力不佳,难以胜任紧张而繁劳工作的人——用以扶正纠偏,恢复正常状态。
服用膏方的禁忌
(1)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2)服膏时不宜饮浓茶,含有人参的膏方忌食萝卜,含有首乌的膏方要忌猪、羊血及铁剂,且不能与牛奶同服。
(3)在疾病的发作期不宜服用,如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或其他急性疾病时。若服用膏剂时发生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时应暂停服用,若症状严重,应予及时就医。(4)服用膏方药前如果有胃呆、腹胀等不适症状,可请医师先开几帖“开路方”,使胃肠功能康复后再开始服用膏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