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典型病例

真气堂医案集---临症记实

发表时间:2015-12-17 浏览量:

病案一

  患者,男,33岁,2014年4月18日就诊。

   双下肢无力,行走不利一年余,呈进行性加重,行走时双下肢屈曲,小腿自觉麻木,皮温明显降低,夜睡一晚腿脚仍不温,且睡时下肢有不自主抽搐,身疲怕冷,纳可,易腹泻。西医检查排除脊髓变性疾病,在北京一所大医院诊断为遗传性痉挛待查。舌质淡红微青,苔薄白。脉弦大,按之关软。

   初诊时给予桂枝汤加黄芪、刨附片、补骨脂、骨碎补、巴戟等益气温通太阳、益肾气。复诊时自述精神好转、夜睡腿脚抽搐明显减轻。以此主方断续服用一月余,未见双下肢症状加重,且余诸证均减轻,唯自觉头晕,睡眠不佳,脉不软且弦缓稍有力,寸浮,考虑桂枝汤加大剂量黄芪(60克)、刨附片(30克)、辽细辛(10克)升阳走表之力较强,原方基础上酌情加制龟板3克以汤药冲服,再诊头晕睡眠明显改善。效不更方,两月后患者下肢活动症状控制非常好,但患者总描述夜睡腿脚冷(病发于下肢),汗出多,反复斟酌,患者初诊时易腹泻,且脉关软,现在脉象弦缓稍有力,舌质微青,当属太阴虚寒,兼有太阳表证。给予附子(24克)理中汤加吴茱萸(12克)、桂枝(12克)、黄芪(50克)、巴戟等,五剂药后,下肢明显转暖,且奇迹般的汗出明显减少,人的精神佳,微调方续进已两月,现在下肢活动度较前明显增加,余诸证均消除,今日单位体检,可喜的发现脂肪肝已完全消失。

   


   思之,师父讲过附子理中汤乃承上启下之功,既可助太阳以开表,也可温太阴助阳化气,其中寓意深刻。加吴茱萸,因肝主筋,且厥阴不过肘膝,故用此散厥阴寒而通阳温经脉。加桂枝,曰桂枝人参汤,义则取表里,期两解之效。认真回顾此病例,感叹,人体患病,千变万化,唯依此六经层层深入,如抽丝剥茧,如果说食不厌精,那么我说辨六经不厌细。

病案二

  患者,男,62岁,2014年8月24日就诊。

   因一月前外感高热(40℃),住院治疗,未能明确描述使用药物的名称,只言吃药后反复出汗很多,半月后出院时烧已退,出汗逐渐减少,但出现严重失眠,几乎整晚不能入寐。刻诊:失眠,头晕,纳便可,舌质淡红稍暗,脉弦有力。(患者自述初发病前睡眠佳,身体不错,视其营养状况了良好)


   考虑外感高热后出现失眠,给予小柴胡汤加生龙骨、生牡蛎、砂仁、茯神等,药后患者心动悸,仍不能眠,头晕略有缓解。复诊视之舌苔薄黄稍腻,脉弦缓。忽想起:《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五脏化液,心为汗。”《医宗必读•汗》: “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在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而肾主五液,故汗证未有不由心肾虚而得者”。《伤寒论》有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其失眠因于过汗后,心阳损伤,心阴不能滋养心神,肾之相火妄动。故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封髓丹酌加茯神、山茱萸、阳起石(桂枝15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以温潜心阳,沟通心肾。五剂后复诊,已能睡四五个小时,略调加减续进五剂痊愈后回老家。思之,根据药物的性味两方相差毫厘,然结果却失之千里,可见中医辩证论治的必要性、重要性!

 
兰州真气堂

雁滩中医门诊:兰州城关区格林小镇二期门口 电 话:0931-4613686 预约专线:18993041936

Q Q:2846899251 邮 箱:2846899251@qq.com

营业时间:营业时间:AM8:00--PM6:30

Copyright © 2023 陇ICP备2022002285号-1 版权所有:兰州真气堂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111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