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医药研究

谈升运用经方桂枝龙牡汤经验举隅

发表时间:2016-9-22 浏览量:

谈升运用经方桂枝龙牡汤经验举隅

陈晓东

兰州真气堂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谈升中医师在临床中运用桂枝龙牡汤加减治疗遗精、早泄,更年期综合症、失眠、汗证、眩晕、胸痹、神志类病、久咳不愈等病证,辨证准确,效果卓著,充分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谨守病机的原则,及异病同治,一方多用的论治精神。

 

[关键词] 经方;辨证论治;异病同治;谈升

 

Doctor Tan Sheng’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Using GuiZhi Long Mu Tang

Chen Xiao-dong

Lanzhou Zhen-Qi-Tang community clinic, Lanzhou, Gansu 730050

 

[Abstract] Dr. Tan Sheng has successfully treated various types of diseases in using classical Chinese herbal formula GuiZhi Long Mu Tang. The indications include nocturnal emission, premature ejaculation, menopausal syndrome, insomnia, sweating disorders, dizziness, chest-bi syndrome, mental disorders, chronic cough and other syndromes. Through precise diagnosis to remarkable clinical results, Dr. Tan Sheng’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using one formula 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fully reflects the principles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Classical Chinese herbal formula;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Same treatment for different diseases; Tan Sheng

 

谈升中医师系真气堂创始人,真气堂首席中医师,兰州市师带徒中医传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药工作二十余年,年诊治病人一万余人次,涉猎内、外、妇、儿各科病种,运用经方约90%左右。他熟读经典,研习伤寒,善用经方,博彩众长。得数位恩师教诲及点拨,对六经辨证理论有深刻的体会及灵活运用,严格遵守辨证论治原则,圆机活法,将经方运用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笔者跟师两年余,对师父运用经方治病颇有体会和感悟,现将师父运用桂枝龙牡汤治疗诸多病证的经验做一总结与思考,以飧读者。

一、桂枝龙牡汤的源流及方义:

该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牡汤主之”。

此条说明,由于损伤,耗损精血太过,劳伤心火。是阴虚而致阳虚的病证,即阴损及阳,重在心肾失调,水火失济,导致阴不敛阳,阳不摄阴之格局。用桂枝加龙牡汤,桂枝汤治外感能解肌去邪,治内证能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以治失精而收敛浮阳。[1]

二、辨证论治,异病同治:

1、遗精、早泄等男性疾病:

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压力与日俱增,饮食、作息规律严重失调,此类病愈来愈呈现低龄化,发病率高,易反复等诸多特点。面对广告的大力宣传,患者常有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之感。每天来诊者,二十岁左右至五六十岁年龄段不等,均认为肾虚而大量服用补肾之品。有服滋阴补肾者,有服补肾壮阳者,有见效者,有症状愈加重者。殊不知:“精之藏制虽在肾,但精之主宰则在心,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性欲之萌动,精液之蓄泄,无不听命于心,神安才可精固”。[2]单立补肾一法,显失偏颇。师父鉴于如上理论,认为:遗精、早泄等疾病,主要与肾虚固精无权,相火失藏扰动精室,水火失济,心肾失调有关,运用桂枝龙牡汤加减化裁治疗,均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案例王某,男,23岁,2012115日来诊。未婚,耳鸣遗精,夜梦纷纭一年余,每周约两次遗精,体瘦疲乏、舌淡青苔薄白,脉细滑按之弱。

辨证:脾肾两虚,心肾失调、相火不敛,肾失封藏。

治法:脾肾双调,沟通心肾,潜敛相火,固涩精气。

处方:桂枝15g  白芍12g    生龙骨 24g    生牡蛎24g   炙甘草10g   砂仁7g     黄柏 12g      茯苓15g   泽泻12g      灯芯草7g    芡实 12g      莲子 12g

此方加减服用15剂药后未再遗精,睡眠踏实,精神亦好,后改以丸药善后,嘱慎烟酒,随访半年未反复。

按:此例患者出现耳鸣遗精,梦繁之症,显系虚阳上浮,心肾失调,肾失封藏,故以桂枝龙牡汤加封髓丹(砂仁、黄柏、炙甘草)为主方,潜敛虚阳,使相火得藏、归根,精室得清,水火相济,精血得固。加茯苓、泽泻二味,得以健脾祛湿泄肾浊,以达到水土合德之妙。灯芯一味,引心火下移;芡实、莲子二味,健脾益肾固涩,清心安神之用。由于师父辨证准确,用药精当,组方严谨,才使得药到病除,一年余疾病得以短期内治愈。

2、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1)五脏在月经产生中各司其职,而肾起主导作用,肾通过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傅青主女科》谓:“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3]心气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素问·评热病论》指出:“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又通过胞脉与胞宫相通。《石室秘录》指出胞宫为“心肾接续之关”,心气下通与肾,心肾相交,血脉流畅,月事如常。[4]由此看来,正常的、规律的月经与人体心肾的沟通有着密切的关系。

案例一:张某,女,39岁,2012129日来诊,自诉自初潮月经量一直很少,长期失眠、心悸、烦热,月经已7月余未行,脉弦细尺沉,舌淡红,腰困酸痛,四处求医,曾服补气血、活血通经等中药未效。打黄体酮亦未果。

辨证: 肝肾亏虚,营血不足,心神失养、心肾失调,水火失济。

治法:滋养肝肾,沟通心肾,调和气血。

处方:桂枝15g  赤芍12g  生龙骨20g  生牡蛎20g 炙甘草8g

生姜15g  大枣15g  砂仁6g   黄柏9g  炒枣仁15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全当归15g  菟丝子15g

以桂枝龙牡汤为主方加减化裁,经服十五剂后,月经行,睡眠佳,烦热除。

按:此例患者,系肝肾素不足,造成心失所养,心火上浮,肾水失滋,阴阳不交会,最终造成生化乏源,故而月经将绝。

2)妇女“七七”之年,肾气渐虚,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多出现经期紊乱,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等诸多病症,究其因,不外肝肾亏虚,心失所养,通过补肝肾,滋营血,沟通心肾,则虚热清,心神安,平稳渡过更年期。

案例二:李某,女,49岁,2011718日来诊,潮热汗出,半夜易醒,月经紊乱,经期长,头晕,高血压病史,陈旧性脸面歪斜20余年,脉沉细左寸浮,舌淡苔白腻。

辨证:心气、肝血虚,脾阳不足。

治法:温通心气,滋养肝血,健脾益气。

处方:桂枝12g  白芍12g  生龙骨20g  生牡蛎20g  白人参8g  炙甘草10g  生姜15g  大枣15g  葛根30g   炒枣仁15g  乌梅15g  制鳖甲10g茯苓20g

按:此例患者到了“七七”之年,肝肾亏虚,阴虚烦热,虚阳上浮,故以桂枝龙牡汤加减,使心气宣通,血脉流畅;滋养肝肾,使烦热除,使得阴能敛阳而头晕减;健脾助运,使得泉源不竭。更加葛根一味,身兼数用:可解肌清虚热,升清以降浊;生津液,疏通经隧;标本兼治,可谓妙矣!

3、失眠:

失眠,几成社会病的这一顽疾,正在严重困扰着人们的健康。失眠一症,或单独成病,或是其它疾病过程中的一兼症。病因繁多,牵涉多脏腑。但病机不出“阳入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这一原理。《内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当代人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使得阳气常处于“张”的状态。《老子·十六章》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5]所以归根是很重要的,静是很重要的。中医强调心肾相交,就是要肾水来济心火,心火不浮越在上,火便归根了。

人的睡眠其实就是一种归根,一种静;睡眠实际就是阳归根的过程。[6]就是阳入阴的过程,心肾沟通的过程。

鉴于如上理论,师父辨证运用桂枝龙牡汤加减治疗失眠一症,疗效显著。

案例:刘某,女,52岁,2011329日来诊,失眠、心烦,夜眠23小时逾一年,脉沉细,舌淡青体大裂纹深,有生产时大出血史。

辨证:营血亏虚,心失滋养,心肾失调,相火不藏。

治法:沟通心肾,滋养营血,潜敛相火。

处方:桂枝15g白芍12g 生龙骨20g 生牡蛎20g 炙甘草8g   生姜15g   大枣15g   炒枣仁15g   茯神18g 小麦15g   莲须8g   阿胶8g   鸡子黄1

上方加减化裁10余剂,睡眠明显好转,每夜可睡5小时多,续以前方加减治疗1月余,失眠一症彻愈。后配以养血安神丸药善后。

按:此例患者曾有大出血史,使得营血亏虚,未能复原,最后造成心失滋养,心神失藏,虚阳上浮,相火不敛,水火失济,阴阳严重失调,运用本方加减化裁取得良好疗效。经方运用得当,真有效如桴鼓之效。

4、自汗、盗汗证: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脏化五液,心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阳为汗之根,肾为阳之宅”[7]。《内经》中就对汗的生理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津血同源。“大汗亡阳”出汗最终损伤少阴阳气,导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恶性循环中,使阴阳失调、虚损,心肾失交,水火失济,变证百出。谨守病机,师父运用桂枝龙牡汤加减治疗汗证,均取得满意疗效。

案例:马某,男,27岁,2011312日来诊,面色淡白,形体胖,易汗出两年,白昼皆出,手心出汗尤多,尿频,梦多,大便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缓滑。

辨证:营卫失调,汗孔开合失司,津液不归正化。

治法:调营卫,收敛阳气。

处方:桂枝12g  白芍12g  生龙骨24g  生牡蛎24g  炙甘草8g   生姜12g   大枣12g   茯神15g   葛根20g   刨附片10g   砂仁6g   生白术12g   小麦20g

按:此例患者易汗出两年,“汗为心之液”损伤心之气阴,心失所养,会出现眠差梦多诸症。汗出日久,阴损及阳,伤损少阴之阳气,出现尿频、大便干等症;“卫气者,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者也[8]卫不能固表,司开阖,营气不能守里,造成营卫失调,便出现汗漏不止。服上方5剂,汗出少大半,运用上方加减化裁服用20剂,自汗、盗汗止,诸症愈。

5、眩晕: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卫气》说:“上虚则眩”。《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内经》中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较多论述,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基于经典中如上之理论,师父以桂枝龙牡汤加减,辨证治疗属心气不足,虚阳上扰,水不涵木等诸种原因所引起之眩晕,使心气宣通,气血流畅,髓海得充则眩晕止;阳气潜敛,水以涵木,虚阳风木不动则眩晕停。

案例:张某,男,65岁,2011323日来诊,面色暗淡,形体瘦削,眩晕近一月,行走则晕,休息则缓,疲乏、腿困,脉弦缓不柔,舌淡苔白腻厚。

辨证:湿郁中焦,升降失调,虚阳上浮,上实下虚。

治法:调中焦化湿郁,温潜阳气。

处方:桂枝15g 炙甘草10g 生龙骨24g 生牡蛎24g 砂仁7g黄柏8g   生姜15g   大枣15g  黑顺片10g 制半夏15g  制龟板3g(冲服)菟丝子15g   山茱萸20g

按:《景岳全书》指出:“无虚不能作眩”,[9]《丹溪心法》强调:“无痰则不作眩”,[10]此例患者体现了虚中加痰而致眩晕这一理论观点。系脾虚痰湿重,阻滞了阳气正常的升降运动;加之年老,脾肾亏虚,下元不足,阳气虚浮不潜敛,造成头目眩晕之疾。

上方加减化裁服用30余剂,眩晕一症消除,精神好转,仍有腿困、腰酸诸症,考虑年老精血不足,以补肝肾之丸药善后,以求得根本之治愈。

6、胸痹: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包括现在常见的多种心脏病、肺心病等。

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并进行专门论述。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师父运用桂枝龙牡汤加减治疗胸痹诸病疗效确切,他认为:此类疾病重在不通则痛,通过温通心气,流通血脉,摄阳化阴,交通上下,可达到疼痛除,胸闷喘息减,睡眠佳,最终达到消除症状及治愈的目的。

案例:李某,男,47岁,201139日来诊,胸痹,胸闷、气短,07年心绞痛发作一次,面色青灰,体胖,今年春节又发作2次,脉沉至数不清,舌质青,苔黄腻,大便不利,时腹胀。

辨证:形体肥胖,脂膏堆积,心阳虚怯,中焦积滞,脾运失健。

治法:温通心气,消积化滞。

处方:桂枝18g炙甘草7g 生龙骨24g 生姜24g大枣12g 刨附片20g(先煎一小时)制半夏15g 炒白术12g茯苓30g 炒莱菔子8g砂仁6g五灵脂6g

按:此例心绞痛患者,由于阴寒、痰湿凝结,阻滞阳气之温运,渐及心阳不振,血脉不畅,不通则痛。故治疗须标本兼顾,既要温通心气,流畅血脉,又要消浊化阴,温少阴之阳,散寒湿之凝结。以其从根本上解除引起疼痛的因素。

以桂枝龙牡汤为主方加减化裁服用一月余,痛未发作,精神爽,纳食、睡眠均良好。后改丸药善后,随访三个月,睡眠、饮食不规律偶有胸闷不适。仍以温通心气,流通血脉,潜敛阳气,温阳化阴,理脾助运丸药,随访一年余心绞痛从未发作,健康如常人。

7、抑郁等精神神志异常类病症

《素问·调经论》云:“心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说明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心的气血旺盛,则精神充沛,思维敏捷,若心有病变时,则可导致精神神志异常,而出现抑郁、癫狂、厥等病症。通过加减化裁,或加芳香开窍之药、或加潜敛镇摄之品,可以温通心气,开窍益智,神明得用;可潜敛镇摄,阴阳交融,水火相济,心神得宁。

案例:陈某,男,18岁,学生,2011122日来诊,抑郁症,沉默寡言,情绪不稳,厌学、失眠、纳食差,脉细滑,舌淡苔薄白。

辨证:脾虚肝郁,肝脾失调,情志不畅,心肾失调。

治法:疏肝解郁,沟通心肾,兼理脾。

处方:桂枝15g   白芍12g   生龙骨20g   生牡蛎20g    炙甘草8g   生姜20g   大枣20g  砂仁7g 黄柏7g  茯神20g   炒枣仁15g   合欢花10g   绿萼梅10g   琥珀6g

此方加减化裁服用两月余,患者心情愉悦,面带微笑,喜欢与人交流,能够主动反省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情,休学一年后,正常开始上学。

按:此例患者由于厌学,性格因素导致木郁不达,情志不畅,长此以往使心神失明,水火失济,心不藏神,肾不藏志,故会出现诸多神志方面的异常变化。师父运用桂枝龙牡汤加封髓丹为主方治疗,重在使其心肾相交,阴阳相合,恢复心主神明之职,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8、久咳不愈:

《素问·咳论》篇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总关乎肺,而又不止于肺。五脏六腑之失调,皆可引起咳嗽。尤其久咳不愈者,可使肺气受损,肃降无权;或使木火刑金而致咳嗽不愈反剧;或金水不相生而咳嗽少痰,剧而遗溺等。此时非以温润则肺不肃降,非以柔肝潜阳则金不清,非以滋肾水则金燥难润。鉴于如上之认识,师父运用桂枝龙牡汤加减治疗久咳不愈症,肃降肺气,收敛固涩,使肺气得润,气津得敛而咳平嗽止。

案例:张某,女,38岁,2011215日来诊,咳嗽半月余,经服中、西药而未减,近两日加剧,痰多、头疼、疲乏,脉弦缓,舌质淡,苔白腻。

辨证:久咳肺气受损,痰浊阻肺,虚实夹杂。

治法:温宣肺气,理脾化痰浊。

处方:桂枝15g   白芍12g 生龙骨20g 生牡蛎20g 炙甘草8g 陈皮12g   制半夏15g   茯苓15g 僵蚕8g 射干8g 炒白术12g  生姜15g    大枣15g

此方服用5剂后,咳嗽顿缓,惟痰多,疲乏之症仍在,后以六君子汤加减,以求补土生金,5剂后彻愈。

按:久咳不愈肺气受损,复感新邪咳嗽加剧,痰浊阻肺,肺失宣肃,造成虚实夹杂之势, 单立宣肺解表一法则肺气愈虚,单立温润肺气、补土生金一法则新邪不去,故须标本兼治,虚实兼顾。使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病去人安。

以上是自我跟师以来,师父在临床运用经方桂枝龙牡汤治疗诸病症的部分总结,运用频率高、效果卓著、经验成熟,值的同道们参考于关注。

 

 

 

 

参考文献

 

[1] 何任. 金匮要略新解[M]. 1.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 45.

[2]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 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367.

[3] 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M]. 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17.

[4] 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M]. 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17.

[5] 陈方译. 老子庄子[M]. 1.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8 :16.

[6] 刘力红. 思考中医[M]. 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22-423.

[7] 尤在泾. 伤寒贯珠集[M]. 1.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9 :33.

[8] 孙理军, 张登本. 王冰医学全书[M]. 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3.

[9] 李继明, 王大涥. 景岳全书[M]. 1.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9.

[10] 王英, 竹剑平, 江凌圳. 丹溪心法[M]. 1.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8.

 

 
兰州真气堂

雁滩中医门诊:兰州城关区格林小镇二期门口 电 话:0931-4613686 预约专线:18993041936

Q Q:2846899251 邮 箱:2846899251@qq.com

营业时间:营业时间:AM8:00--PM6:30

Copyright © 2023 陇ICP备2022002285号-1 版权所有:兰州真气堂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111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