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医药研究

对小儿外感发热论治体系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6-9-22 浏览量:

 小儿外感发热论治体系的思考

谈升 

真气堂  兰州  730010

内容摘要:小儿体质娇嫩,易受外邪侵袭,稍受外邪往往会出现体温升高,甚至惊厥等急症,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棘手,特别对于当今的大多数医生而言更是无计可施,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医学尤其是中医学就无计可施,我们通过二十年的不断探索与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以中医六经辩证多维立体的小儿外感发热动态治疗体系。

关键词: 小儿; 外感;发热;治疗体系

 

小儿的外感发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从人体抗邪来讲,不是一种特殊的病理现象,而是人体正气正常的、必然的及时的抗邪反应。由于小儿体质娇嫩,易受外邪侵袭而出现发热等症,若不能及时正确的治疗,则变症从生,预后不良。

从中医六经辩证来分,三阳为表,三阴为里,辩表证,首先就是辩太阳,而太阳是人体体表最外最大的一层屏障,从上到下,从前到后,无不由太阳统畴。从经络联属上来讲,它起于攒竹,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抵脊达腰,入膀胱络肾,下尾闾循腿抵足小拇趾外侧至阴穴。是人体当中最长的一条生命之河---真气之脉。它从巅顶连绵不断,深入浅出,并行交融,一支双歧,卫护着我们的体表,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及时的抵抗着一切外部诸邪的侵袭,从而形成了人体第一道也是最大的一道保护屏障。因为这个缘故,经典中称赞它为:“太阳者,巨阳也”。巨阳是最大的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又称赞:“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把阳气提高到的哲学境界;天,我们抬头仰视,不能看到她的边际,无法辨别她的大小,至于太阳,她对地球万物的温煦、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她的恩德无法表达,故而我们的古圣先贤才由衷的感慨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明贤张景岳赞叹到:“天有大宝,唯此一丸红日;人有大宝,唯此一息真阳”。由此可知,太阳对人类的作用何等重要!又何其的尊贵。她本身兼有“天”与“日”两种美德与一身,既有天之大德,又备太阳温暖之恩,可谓两全其美。

      太阳的温暖之性,恰是它的卫外温煦功能,经典又说,太阳主气,“卫外而为固也”。能卫护身体体表,故称为:卫气。我们称它为保卫之气。卫气主外,主表,调节汗孔开阖,温肌肉,肥腠理,它是人体表层最大的防护体系。气的功能属性是阳性的温暖的,所以它与人体共同形成了一个适合人体生存生活的体温,这个相对稳定的体温,构成了我们人体生命的特定体征。所以阳气是体温,呼吸,脉搏的主宰。经典说:“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正是此意。

根据我们临床二十余年的观察,对数万儿科外感发热的治疗经验总结,得出一个结论:小儿外感发热是机体必须的、最自然的、最直观的抗邪反应。风寒暑温,一旦侵袭,必定与外邪在太阳区域形成一种交争的状态,这种正邪交争的态势,必然会出现最主要的一个主症---发热。凡是体质较好的孩子,肺气充沛,脾阳旺盛,卫阳正常固护体表,外邪一旦侵袭,机体发热出现的较快,体温相对较高,治疗起来烧退的较快,退下去也不易复发。假如患儿体能虚弱,肺气不足,卫阳无力抗邪,外邪侵袭人体时没有出现发热这个主症,体温不高,或者反降,你很难判断外邪在哪个层面;甚或表现为抽搐、晕倒、手脚冰凉、口吐白沫,或两眼上翻、双手紧握、不省人事等外邪侵入厥阴肝经,直中三阴的症状,这就形成了必须急救的状态,给医生的治疗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正常的外感发热有3839度或者40度以上,治疗起来并不困难,只要辩证准确,分清表里,勘破虚实,选方遣药,准确无误,加之煎煮喂药及时,配合治疗迅速得当,正常情况下,当日体温就会有所下降,次日就会基本正常,也有二、三日逐渐退烧的。但也有一部分幼儿,因为体质素来偏弱,经常外感,且反复输液,导致寒邪伤阳,正虚邪恋,退起烧来则比较反复,时间较长,三、四日甚至四、五日方可退烧,其间还要经过寒热的起伏变化,脾胃的不适,纳食的减少,变症多端,加之孩子家长过分的要求与责难,多年的临床经验的告诉我们,这样的患儿是治疗的难点,也是临证的难题之一。

外感发热不是外感表证唯一的症状,它还会出现头痛、流涕、咳嗽、扁桃体肿大、红肿、或有脓点,吐泻、手脚冰凉等症状。外感发热,仅仅是外感表证里的“一个症状”,它决非一个独立的“病”,它必须与其它症状同时出现,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太阳表证,少阳表证,阳明表证,我们统称为表证。说到此,让我们回到经典,回到仲景“伤寒”中来,为什么仲景在汉代时不写“伤风”论或是“伤温”论呢?汉代的中国以农业立国,气温偏寒,寒冷期长,人们起居衣着不如现代,故而造成了自然界六淫之中的寒邪,危害人体最为严重。寒邪是自然六淫之中最阴之邪,最伤阳气。在《伤寒论序》中说:“以寒邪为毒,最成杀戾之气”。在序言中仲景感叹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如此之高的病死率,可见“寒邪”的暴烈、迅猛之性,它直接侵袭的是人体宝贵的生命之阳,生命之阳如果被寒邪吞噬,那么我们的体温、呼吸、脉搏也会烟消云散。为什么张仲景大发感慨:“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撰成《伤寒杂病论》。又为什么在六经篇中将辩太阳病脉证并治,花费了很长的篇幅。在三百九十八条中,用了一百七十八条的条文来反复讲解太阳的蕴义,可谓是曲尽太阳主阳的功能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运用大量篇幅来反复讲解太阳的蕴义,阐述太阳主阳的功能,目地是指引我们,当寒邪或合邪侵入体表卫阳之时,太阳所表现的典型症状,使我们能够辨清外邪的属性,在太阳的分部位置,经络的节段及与他经的关系,并给出最佳而贴切的治疗方案。

      在《伤寒论》中第一个出现的方剂就是号称群方之冠的“桂枝汤”。在《伤寒论》第二条说:“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发热”一症第一个出现,正与我们大量临证实见相吻合。因为卫阳是阳性的热能,而风邪也是属阳,以其善行流动的原因,两阳相击,在体表必然出现“发热”一症,发热是人体的一个自我觉知的症状,也是我们机体智慧的表现。于是在十二条又出现了:“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第二条表明机体已中风邪,而第十二条直接说太阳中风,已出现卫阳与风邪相搏造成阳气浮于体表的态势,故而“热”自发。热自发肌腠变热,或烫。致汗孔泄开,汗液随之外出,出现了阴弱者,汗自出的局面,接着又出现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的一组连续病状。时隔一千七百多年,仲景为我们描述的外感太阳中风的体验,表现及自觉症状,这与我们现在在临床中见到的病症完全相同。而要治疗如此症状之太阳表证,就要用到这个千古名方----桂枝汤。桂枝汤方仅五味,其中桂枝辛开从表祛邪,温以流通周身阳气;芍药酸微凉,有退热之功,微酸有敛汗之力;生姜温中降逆气,止干呕,助桂枝辛散祛邪;甘草补益胃中津液,厚中土,补血脉;大枣甘甜肥厚,是补气生津的佳品,这五味药形成了一个君臣佐使的完美组合,产生了温而不燥,凉而不寒,辛而不过,甘甜不腻的特性,它们又互相交融、升华、变化、演生出了辛甘转化为阳能,酸甘转化为阴液的奇妙变化。对人体产生了补中益气,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敛汗,温通血脉等诸多功效。一千七百多年以来,桂枝汤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立下了无尽的功绩,弥久而新,对于外感发热,真是舍桂枝其谁!诸贤纷纷赞誉,桂枝最为仲景群方之冠;我们认为,伤寒为中医之魂,桂枝为中医之魄。

      当然,临床当中很难有标准的经典的桂枝汤证,仲景叮咛我们说说:“若能寻余所集,则思过半矣”,我们遵循六经原理,面对任何疾病,都会思过半矣。

     一、外感表邪出现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脉浮等症状,如此之太阳表证,外邪侵袭较弱,正气尚足,应以桂枝汤为主。调和营卫,益气解表,扶正祛邪。现摘数例桂枝汤加减治疗外感发热的验案,以为明证。

病案一:赵某,女,6岁,528日早晨九点多来诊。外感数日,低烧不退,体温常在37.8度左右、流涕、手凉、微汗、舌淡苔薄白、脉细滑、扁桃体肿大2度,方选桂枝汤加减。

辩证:风邪犯表,卫表失宣,正虚邪恋。

治法:益气解表,扶正祛邪。

方药量:桂枝8g  白芍8g  灸甘草8g   生姜12g   大枣12g (剥)  黄芪12g   淡豆豉15g   薄荷6g   制半夏8g   桔梗8g   僵蚕6g   关防风8g

煎煮服用法:四剂,水煎服两遍混匀分四次服,隔两小时半服一次。

理疗法:退烧粥2份(组成成份及煎煮服用方法详其后)刮痧2次,选取肺经大肠经,痧点少量分散,色淡红拔大椎颜色青紫。

回访病况:第二日九点来刮痧,得知,服第三次药后手热,当晚十一点体温升至38.3度,夜半两点后体温降正常。

电话回访:外感彻愈,出汗亦缓。

病案二:李某,女,3岁,9月来诊,低烧、流清涕、微咳、手稍凉五天,家长给口服头孢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流涕减少但体温时降时升夜间汗多,舌淡苔薄白,脉缓细滑。

辩证:营卫失和,肺气不利。

治法:宣肺和营卫。

方药量:桂枝8g  白芍8g  灸甘草8g   生姜12g   大枣12g(剥)   大腹皮7g 杏仁8g(砸)制五味7g  制半夏8g   桔梗8g   川贝母7g   葛根10g

煎煮服用法:四剂,水煎服;两遍混匀分四次服,隔两小时半服一次。

理疗法:退烧粥2份刮痧2次,选取肺经,痧点,色淡红  拔大椎颜色稍青紫。

回访病况:服第一包药后体温正常,服药第三天回访:外感彻愈,咳嗽除出汗明显减少。

      二、若外感表邪,出现了如此症状,患者自诉时而发热,时而发冷,发热较发冷多,周身灼热而汗不欲出,身上簌簌而痒,身体略有疼痛,这样的外感发热诸症,单独使用桂枝汤开表之力较弱,因风邪中夹杂有寒邪的因素,应该用桂麻各半汤,用桂枝汤加麻黄汤开表祛邪而不伤正气。现摘医案数例:

病案一:程某,女,10岁,1129日因外感发烧早晨九点多就诊,来时高烧第二天,其母给予头孢、布洛芬两次,烧降至37度,四小时后又烧,现测体温38.2度(服布洛芬后约两小时),形体偏瘦,面色微青,扁桃体红肿约2度,手指较凉,背热无汗,自诉鼻塞,咳嗽,少痰,舌质稍淡苔白厚,脉浮滑。

辨证:风寒袭表,肺卫失宣,中焦积滞。

治法:宣肺散寒,解表。

用药量: 麻黄4g   桂枝8g  白芍6g   杏仁8g (砸)  甘草6g  生姜15g  大枣12g(剥)     紫苏6g   陈皮8g  大腹皮7g制半夏8g牛蒡子12g僵蚕6g射干6g

煎煮服用法:三剂,水煎服;两遍混匀分四次服 ,隔两小时半服一次。

理疗法:退烧粥2份,刮痧2次,选取肺经大肠经,曲池合谷透痧,痧点紧密,色淡红,拔大椎颜色紫黑。

回访病况:当天下午六时回访体温已降正常,服药两次时汗出微,第二天下午来刮痧体温正常咳嗽减轻。

【按语】:太阳为人一身之藩篱,有固护卫表,司开阖作用,肺亦主皮毛,故受风寒侵袭会出现如上之病证,开太阳,散风寒为第一要务。

病案二:陈某,男,4岁半,1219日午后三点因高烧就诊,现测体温39.1度、面色泛青、触手脚均凉、背热无汗、扁桃体肿大三度但色偏淡不红、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数。

辨证:风寒郁表,卫气失畅。

治法:解表散寒,宣通太阳。

用药量:生麻黄4g 桂枝8g 白芍6g 杏仁8g(砸) 生姜15g 大枣15g(剥)葱白3 节僵蚕7g 桔梗10g 细辛4g 淡豆豉15g 牛蒡子12g 

煎煮服用法:三剂,水煎服;两遍混匀分四次服,隔两小时半服一次。

理疗法:退烧粥2份,刮痧2次,选取肺经大肠经,曲池合谷透痧,痧点紧密,色淡红,拔刺大椎出少量暗红血,罐印颜色紫黑。

回访病况:第二天早晨八点半回访夜间十一点后体温正常。

【按语】:卫郁解热,必以调和营卫,宣畅太阳,郁解热散。

三、若外感表邪,患儿出现了发热,出汗较多,后背尤显,还夹有流涕、纳差等症,这是太阳表虚证,正气固护无力,导致汗出较多,应当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和营卫以敛汗,加葛根微辛甘凉之品,启脾阴以补阴液,祛肌表之热邪,现摘医案数则。

病案一:陈某,男,5岁 于124号下午五点多来诊,外感发烧一天现测体温38.8度、鼻根泛青、手心背部汗多、轻咳、形体瘦弱、精神不振、舌净、脉浮滑稍数按之弱,此患儿体虚经常外感,纳差。

辩证:太阳表虚外感,营卫失和。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量:桂枝8g  白芍8g  葛根15g  生姜15g  大枣15g (剥) 炙甘草6g  杏仁8g(砸)  淡豆豉15g  制半夏8g  僵蚕5g  射干8g  炒白术8g  厚朴4g

煎煮服用法:三剂,水煎服;两遍混匀分四次服,隔两小时半服一次。

理疗法:退烧粥2份,刮痧2次,选取肺经大肠经,曲池合谷区见少量痧点,色淡红,拔刺大椎出少量血,罐印颜色青紫。

回访病况:服药两剂时体温正常,出汗明显减少。

病案二:魏某,男,43 324号早晨来诊,每晚夜间十一点至三点发烧最高38.3 五天,白天如常,吃饭汗出如洗,夜睡盗汗浸湿衣物,形体单瘦、舌净、脉细滑迟,平素纳差。

辩证:脾肺气虚,营卫失和。

治法:益肺气  调和营卫。

方药量:桂枝8g  白芍8g  葛根12g  炒白术8g生姜12g  大枣12g(剥)  炙甘草8g  关防风8g  炒扁豆12g  辽五味8g 小麦12g 砂仁3g(砸)                    

煎煮服用法:五剂,水煎服;两遍混匀分四次服,隔两小时半服一次。

理疗法:理疗五次。

回访病况:服药三剂时体温正常,五天后复诊得知纳食大增,出汗顿少。开:扶正膏一瓶(下午五点空腹服用一次)理脾膏一瓶(晨起空腹服用一次)二十天后回访盗汗彻愈,纳食面色较好,体重增加一公斤。

四、若患儿外感发热,出汗,咽喉红或肿,舌边尖红,苔薄黄,脉细滑,大便正常或偏干,胃纳正常,这是风邪袭表有侵入阳明之象,应当使用桂枝越婢汤,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入辛甘寒的生石膏,变辛温解表为辛凉解表。使风热之邪由肌表而出,兼清透阳明之热。

病案一:杨某,女,三岁七个月, 47号早上十点来诊,测体温时高时低已有三天最高39度,夜间盗汗,晨起鼻衄,时而咳嗽带有血丝,舌苔薄黄不匀,脉细滑。

辩证:中焦积滞,肺金郁热。

治法:清金益胃。

方药量:桂枝6g  白芍7g  生麻黄3g  生石膏12g  杏仁8g (砸)  制半夏8g  桔梗7g  百合10g  川贝母8g  炒山楂12g  白茅根10g  炙甘草10g

煎煮服用法:四剂,水煎服;两遍混匀分四次服,隔两小时半服一次。

理疗法:退烧粥2  刮痧2次,选取肺经大肠经,曲池大椎穴见少量淡红色痧点。

回访病况:服药一剂时体温正常,出汗明显减少,痰中血丝未见。三天后咳嗽止,盗汗缓,鼻衄未作。

病案二:陈某,男,11岁,525号下午五点多来诊,咳嗽,汗多 体温时高时低,已有五天,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缓滑。大便偏干。

辩证:风邪犯表,肺胃郁热。

治法:辛凉宣肺。

方药量:桂枝8g  白芍8g  生麻黄4g  生石膏12g  百部8g   制半夏8g  桔梗9g  杷叶12g  川贝母8g  炒莱菔6g  僵蚕6g  炙甘草10g

煎煮服用法:四剂,水煎;服两遍混匀分三次服。

理疗法:刮痧两次,刮肺经,点刮合谷列缺曲池穴,出痧淡红而稀疏。

回访病况:第二天下午来刮痧时得知,体温正常 出汗咳嗽明显减轻 ,因明天外出开扶正膏一瓶,等汤药喝完后服用。十天后回访自汗亦愈。

五、若患儿外感后出现发热,出汗,头痛呕吐,舌苔白黄,流涕,纳差,脉滑等症,应当使用柴胡桂枝汤,补益胃气,协调太少,和解表里,摘医案数例。

病案一:马某,女,8岁,12月29日外感发烧第二天早晨来诊,测体温38.5度(已服用布洛芬)咳嗽痰少色白、微汗、恶心、呕吐、头痛、大便未解 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辩证:邪郁太少,枢机不利。

治法:协调太少,调理枢机。

方药量:柴胡9g 黄芩7g 制半夏8g 桂枝8g 白芍6g 生姜15g 大枣15g(剥)炙甘草6g紫苏7g 僵蚕7g 射干8g 桔梗8g 葛根12g

煎煮服用法: 三剂,水煎服;两遍混匀分四次服。

理疗法:退烧粥2份,刮痧2(拔刺大椎一次),选取肺、大肠经,出痧多而紫红,大椎穴处紫红,余部出痧不显。

回访病况:六点电话回访中午解大便一次,下午四点后体温正常,吐止,第二天诸症均缓。

病案二:金某,男,10个月, 221号高烧第三天服西药烧不退,就诊于午时。测体温39.9度,观其面色泛红,手食指纹淡紫于气关之内,近两日不食奶粉,今大便未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数。

辩证:邪郁太少,阳明郁滞。

治法:和解太少,解郁化滞。

方药量:柴胡7g  黄芩5g  制半夏8g  桂枝7g  白芍6g  生姜15g  大枣15g (剥)炙甘草6g  葛根12g  僵蚕6g  薄荷7g  生石膏12g(先煎三十分)  淡豆豉15g  葱白3

煎煮服用法:三剂,水煎服;煎煮一遍少量频服;柴胡滴丸一盒,每次半袋,一日三次。

理疗法:退烧粥2份;理疗2次(运天河水 点按内关合谷足三里各一分钟)拔刺大椎穴见青黑色痧点。

回访病况:六点电话回访午后解大便两次偏稀,下午四点后体温降至37.6度,未吐;第二天诸症均缓喝奶粉如常。

六、若患儿发热、流涕、无汗出、头晕神昏、手足温、舌尖稍红、咽喉微红、脉细滑按之弱,属风温袭表证,宜用桑菊饮,辛凉透热,疏风散表,若兼有咳嗽,咽膜有脓点,应合入银翘散,佐以葱白,辛凉透表。

病案一:田某,女,6岁,61号就诊近期天气温热昨晚吹风受凉后,今晨发烧体温38.5度,面色泛红,口唇发干,咽喉红肿有脓点。自言疲乏,头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细滑数。

辩证:风温袭表,卫分郁热。

治法:辛凉透表。

方药:桑叶7g菊花7g  二花7g  连翘8g  杏仁7g (砸) 桔梗8g  淡豆豉12g  薄荷7g 牛蒡子12g  葱白2g节制半夏8g   芦根6g

煎煮服用法:四剂,水煎服;两遍混匀分三次服;柴胡滴丸一盒,每次一袋,一日三次。

理疗法:退烧粥2份;刮痧2次; 肺经区出痧密集,少量痧点成片状淡红,拔刺大椎穴出少量暗色血,罐印青黑色。

回访病况:一包药后解大便偏稀,嘱咐家长于服药后喝稀粥少量(大米糯米红豆百合)午后7点回访体温已降正常。

病案二:闫某,女,11个月,528号十一点多就诊已高烧第三天,现测体温39.5度,(家长给布洛芬三次,烧略降、四小时后复升)面色泛红,食指纹紫暗于气关,舌质暗红有芒刺,脉滑数。

辩证:外感温热,卫气不畅,肺失宣降。

治法:辛凉解表,柔肝木。

方药:桑叶7g菊花7g  二花12g  连翘7g  淡豆豉12g  薄荷7g芦根6g杏仁6g(砸)柴胡6g赤小豆12g蝉衣7g 关防风7g葱白2g节炙甘草6g

煎煮服用法:四剂,水煎服;煎煮二十分,频服;八宝惊风散一盒,每次一支,一日三次。

理疗法:退烧粥2份,刮痧2次(点刺大椎)拔刺大椎穴出少量暗色血,罐印紫红色;用藿香水推天河水,肺经区出痧稀疏,少量痧点成片状淡红,(理疗后烧降至38.4度)。

回访病况:当天六点半回访体温37.8度,服药后哭闹缓第二天来理疗时体温已降正常。

七、若患儿外感发热,恶心呕吐,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薄或厚,脉细滑,这是湿温相混,侵入表部及阳明,造成表里同病,应当使用三物香薷饮,五物香薷饮或三仁汤加减变化,以芳香化浊以调理,辛凉透表以祛温。

      三物香薷饮加减治疗外感发烧的病案

病案一:李某,男,11岁, 515号就诊反复外感发烧咳嗽,输液第七天(阿奇霉素氨茶碱病毒唑等)体温仍然时高时低,最高38.7度最低37.2度,夜间咳嗽加重伴有气短,纳食不佳,精神萎靡,舌质淡青苔白腻厚,脉浮滑。

辩证:正气受损,湿邪留恋,湿郁中焦,肺胃失和。

治法:芳香健脾化湿解表。

方药:藿香6g  香薷6g  厚朴6g  炒扁豆12g  川黄连3g  制半夏8g  茯苓12g  木瓜8g  川贝母8g  百部8g 僵蚕6g  神曲10g

煎煮服用法:三剂,水煎服;两遍混匀分三次服。

理疗法:退烧粥2份,刮痧2次;肺经大肠经,曲池合谷列缺区出少量痧点淡红,拔大椎罐印紫红色。

回访病况:一剂药后解大偏臭秽,积滞外排之象,第二天早晨体温最高37.5精神明显好转咳嗽减轻,六点半打电话体温正常纳便如常。

病案二:胡某,男, 5岁,612日下午四点多来诊,因为发烧输液两天体温仍不降,夜间高烧39.5度,初期流清涕,输液后伴随腹泻,每天四五次,鼻根泛青,舌苔薄白,脉细滑寸浮。

辩证:表邪未邪,脾阳受损。

治法:健脾疏风解表。

方药:藿香6g  香薷6g  炒扁豆12g  川黄连3g  炒白术8g  茯苓12g  木瓜8g  关防风8g  白寇4g 炙甘草6g  淡豆豉12g

煎煮服用法:四剂,水煎服;两遍混匀晚十点前少量频服一剂药的三分之二,次日常规四次喝完。

理疗法:退烧粥2份;刮痧2次(平补平泻手法);理疗2次(补土入水法);脐贴2次;肺经大肠经,曲池合谷列缺区出少量痧点淡红,拔大椎罐印紫红色。

回访病况:第二天来理疗时得知当晚十一点后烧退,早晨解便已经正常。

临床外感发热最难治疗的是经常输液的一些患儿,他们形单体薄、纳食不馨、面色青黄、手脚冰凉、精神不振、发育迟缓、喜动不安、经常腹泻等特征。易受外邪的侵袭。天气稍有变化,或群体中有人外感,稍有接触很快就会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持续低烧或体温不断升高甚至出现惊厥,而在发烧期间患儿会被交替注射多种抗生素,体温往往起伏不定,等到来我处就诊时,一般都已发烧数日,伴随咳嗽、面色青黄、胃纳大减、山根青筋浮露、手脚冰凉、头身反热、不出汗或少汗、舌质淡、稍青、苔白、脉沉细滑、稍按即虚,这样的患儿是我们最头痛、最棘手最不易治的病。

     这类孩子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弱,素常胃纳不馨,太阴本虚,致脾肺俱弱,卫阳不足。免疫力低下,而我们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这与大量频繁使用抗生素有直接关系,这些药物会直接损伤他们的脾胃吸收运化功能,心肺的卫外功能,甚至损伤肝肾,导致表里俱虚,寒热错杂,治疗起来甚是棘手,但并非无法可治,治疗的法则依旧在我们的经典中,仲景告诉我们诀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看它所犯是在表还是里,亦或是在表里之间,那么治疗起来就会有的放矢,虽然艰辛,疗效依然卓著,现摘医案数例。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外感发烧的病案

病案一:方某,男,三岁四个月,就诊于57号早十点,因53号夜晚八点以后发烧,渐升至39度以上,已四天服布洛芬输液三天(头孢 具体不详)体温仍然不降,家长诉:体温越高手脚越冰,不出汗,纳便正常,舌质稍淡,苔水滑,脉细滑按之弱,面色青黄。

辩证:寒入少阴,正邪邪恋,表里不足。

治法:温少阴之阳,透太阳之表。

方药:麻黄3g  刨附片3g  细辛4g  桂枝8g  白芍8g  炒白术8g  砂仁3g(砸)  茯苓12g  葛根12g  生姜12g  大枣12g(剥)  炙甘草8g

煎煮服用法:四剂,水煎服;两遍混匀分四次服。

理疗法:备用酒精一瓶(温水酒精各半随时涂擦前额、颈侧、腋下、腹股沟、 手脚心)退烧粥2份;刮痧3次(平补平泻手法);肺经、膀胱经、透曲池、合谷区出少量痧点淡红,拔、点刺大椎出血颜色较黑,罐印青紫色。

回访病况:第二天来刮痧时得知昨晚十一点发烧39.1酒精物理降温加服药半袋,一点后手脚渐温微微出汗体温降至38.2 五点测体温,药后第二天下午低烧37.8夜间一点后降正常,第三天开始体温平稳,面色转亮,手脚转温。四剂药后复诊。

病案二:李某,女,9岁,52日早晨就诊 外感发烧吐泻四天,输液三天未解,今测体温39度,手冰凉,面色青,暗浊,舌尖红苔薄白,脉滑按之弱,咽喉红肿,后壁滤泡多个。

辩证:太阴虚寒,邪恋正虚,不能鼓邪外出。

治法:温太阴暖少阴,开太阳。

方药:桂枝 8g   白芍 8g   炙甘草 8g  生姜15g   大枣(剥)15g 刨附片 3g  炒白术 8g  细辛4g    砂仁3g(砸) 麻黄5g   关防风 8g  葱白  两节  僵蚕6g

煎煮服用法:四剂,水煎服; 两遍混匀先少量频服,吐止后一剂药分四次服(忌食生冷水果)。

理疗法:备用酒精一瓶(温水酒精各半随时涂擦前额、 颈侧、腋下、腹股沟、 手脚心);退烧粥2份;刮痧2次(平补平泻手法);理疗2次(用生姜汁推天河水,点按内关合谷各一分钟)。

回访病况:当天晚六点回访吐止、体温38.3,第二天来刮痧时得知昨晚十一点发烧39.3配合酒精物理降温加服退烧粥一剂,凌晨一点后体温降至37.6 五点后体温正常;第二天腹泻未作,下午五点后低烧37.8夜间一点后降正常,第三天开始体温平稳,纳便均可。四剂药后复诊开小儿理疗5次。

二十余年的大量临证与反复实践,对数万例儿科病案进行总结与分析,以及对大量方药不断筛选和对经典的反复研读思考,结合李少波、黄西平恩师传授的理、法、方、药理论以及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已经逐渐形成一套以方药为核心,为君,开表经络儿科理疗法为臣,佐以大椎点剌法,大椎拔罐法,再掺入药粥食疗法,精选几种国药准字号儿科退烧中成药为使,形成了类似君、臣、佐、使组方规则的多维立体小儿外感发烧动态治疗体系。这种治疗体系有主有次,标本缓急,动静结合,只要辩证准确,分清表里,勘破虚实,选方遣药,准确无误,加之煎煮喂药及时,配合治疗得当,可在较快的时间内较稳定的降低患儿的体温,直至退烧,进而治愈疾病。我们认为,以伤寒为经,经瘟病为纬,经纬结合,寒温同观,正常情况下,几乎没有中医治不了的外感,退不了的烧,伤寒温病有机的结合再掺入合理娴熟的刮痧,儿科理疗法、点剌,放血法。能治疗一切大人、妇、儿的外感发烧。

这个儿科多维动态治疗体系,是治疗一切外感发烧的法宝,也是祖国医学的奇葩之一。

备注:退烧粥

组成:淡豆豉20g,薄荷10g,葱白2节,大米约20g

煎煮方法:淡豆豉与大米一起熬透,后入葱白与薄荷约8分钟,过滤,服其滤液。

 

   

 

 
兰州真气堂

雁滩中医门诊:兰州城关区格林小镇二期门口 电 话:0931-4613686 预约专线:18993041936

Q Q:2846899251 邮 箱:2846899251@qq.com

营业时间:营业时间:AM8:00--PM6:30

Copyright © 2023 陇ICP备2022002285号-1 版权所有:兰州真气堂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111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111号